中国海口政务门户网站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欢迎来到海口社科网!

重要言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重要言论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广西社会科学普及走出八桂特色创新之路

作者: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点击数:更新时间:2024-02-05 10:14

近年来,广西社科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以及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围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依法科普,创新推动,坚持需求导向,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探索走出一条“科普周”+“讲坛”+“基地”+“互联网”+“新媒体”+“乡土乡音”的科普模式,打造有温度、有热度的科普产品,构建覆盖全域的科普平台载体,让社会科学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甜味”润八桂

  “以前,总觉得理论离我们远得很,听老师这么一说,其实也像杜鹃花一样自然甜美!”

  在桂北,一个山村掩映在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丛中,空气里飘荡着淡淡的花香,50多岁的李大姐跟老乡们正在听县里的理论宣讲专家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家结合村里的实际,跟老乡们讨论如何把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李大姐越听越感觉有奔头,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是女儿拉着我来听课,原本我还怕打瞌睡,没想到越听越来劲,原来理论就在我们身边,就像这杜鹃花,摸得着、看得见,感觉未来都是甜的”。李大姐的话惹得老乡们一阵大笑,说李大姐听了一节课,说话都像写诗了。

  每年五月的第三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社科联牵头承办的广西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在全区范围内举办,已打造成“桂字号”社科品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每年期盼的社科活动。2018年以来,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科普周期间,累计举办各类“接天线”“接地气”的社科普及活动6000多场次,发放各类书籍10万余册、科普资料40多万份,累计1000多万人次参与,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了社科力量。

  “让理论看得见、摸得着,群众能感受、有获得感。”广西社科联曾驻百色市田阳区弄初村第一书记钟智全感叹道。广西社科联多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始终坚持以广西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等系列社科普及活动为载体,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发动群众植树护绿、种芒果、种甘蔗,原先光秃秃的山坡上绿意盎然、果蔗飘香,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了,生活变了样。他每次回到村里,村民都对他竖起大拇指点赞,纷纷说:以前我们老百姓不懂什么理论,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是社科联派驻的第一书记把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实践方法,带领我们脱贫致富,芒果、甘蔗甜蜜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理论有“甜味”!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对社科工作者而言,只有锤炼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看家本领”,善用身边的鲜活资源,将道理和事实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把问题掰开、揉碎,把理论讲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才能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以真理之“味”滋养灵魂,推动理论从“曲高和寡”走向“润物无声”,让普通群众感悟理论像杜鹃花一样甜美的意境,从而引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过上甜如蜜的好日子。

  网民到哪里 社科普及就跟到哪里

  网络化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社科普及工作的传播方式。广西社科联快速适应新形势,拥抱网络化浪潮,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云端”社科普及,实现网民关注点伸展到哪里,社科普及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唱响了一出“社科好戏”。

  “视频制作得非常好,把旧州和巴拿马同框,高大上的感觉出来了。我们全村全镇自豪感倍增、自信心更强,一定要全力以赴支持平陆运河早日建成通航,成为世界级运河。”随着《飞阅平陆运河》短视频第24集——《旧州新篇》的传播,相关短视频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点赞与热议。广西社科联围绕助推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建设,积极制作《飞阅平陆运河》百集短视频宣讲运河的重大作用和重要意义,积极解答沿线民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宣传推介运河知识以及运河沿线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建设者们的感人故事等。在抖音和微信视频号上吸引了无数网友关注,为助力运河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截至目前,“平陆运河”话题在抖音的播放量即将突破6亿次!广西社科联制作的百集《飞阅平陆运河》短视频精彩还在继续。

  广西钱币学会在“钱币广场”网站推出《春天的故事》货币专题图片展,用古诗词与货币相结合的方式,讲述货币背后的故事,以货币视角展现中国春回大地、繁花似锦的伟大成就和精神气象。来自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星湖小学、秀田小学的十几位小朋友在网上看了钱币专题图片展后,慕名来到广西钱币博物馆打卡。看特色展陈馆藏精品、听如何识别假人民币、钱币知识有奖猜谜、古钱币手工拓印,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激发了小朋友对钱币知识的探索和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五年来,广西社科联坚持以拍摄创作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短视频为抓手,从语言形式上由理论话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生活话语,先后在央视频、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平台、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等推出,阅读量达到1200多万人次。积极搭建社科普及活动网上虚拟展馆,实现社科普及在互联网的快速广泛有效传播,推动社科普及资源的公开和共享,目前,共设置党史知识、民族文化、社科普及电子书等8个展厅,在线浏览量近300万人次,有效满足了广西广大民众对社科知识的多元化需求。组织发动会员单位100多个网络工作平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大力推介社科知识。深入实施社科普及“千人计划”志愿者项目,志愿者人数达9000多人,线上线下形成媒体矩阵传播效果,让社科知识通过网络走向千家万户。

  科普进村入寨“破圈”

  “举世瞩目二十大,胜利召开顺民声。八方汇聚商国是,踔厉奋发新征程……”一首广西非遗“茶姑调”宣唱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声音”送进群众心窝。在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党员罗浩在参加活动后很激动,“用我们的家乡话‘茶姑调’来宣唱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姑调’传播出去,更能唱出我们铺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肺腑之言”。

  在玉林市容县举办的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山歌传唱比赛,80多名山歌传唱手一展歌喉,悠扬的旋律、活泼生动的容县话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唱得易懂、易记、易学。

  在百色市右江区,宣讲员结合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用“本地话”等接地气的方式开展微宣讲,深入浅出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等的深层意义。

  柳州市在苗山侗寨孵化出一支支“有乡土味”的宣讲小分队,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理论变为发展生产力的“营养”。“生活就像这锅茶水,我们需要给它不断添柴生火,让它热起来、沸起来。少了火它就平淡无奇、无滋无味。”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吴纯娟指着脱贫户粟丽家里火塘上烧开的水说。她要给村民生活添的是知识的柴,生的是幸福的火。

  “我向总书记汇报后,总书记叮嘱我要把六堡茶做大做强,使我对六堡茶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当时我就想,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竭尽所能带领乡亲把这片小叶子做成乡村振兴大产业,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党的二十大代表,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祝雪兰在对家乡党员干部群众宣讲时十分感慨地说道。一年来,祝雪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了山坪村自己的六堡茶品牌——山坪瑶家,山坪村茶园面积增加了700多亩,跟着祝雪兰从事六堡茶产业的村民达130多户,人均收入超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6万元。

  为切实解决基层社科普及宣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现实问题,广西社科联主动聚焦基层群众,创新“乡土乡音”社科普及形式,一批“山歌科普”“乡土话科普”“地方戏科普”等多姿多彩、新颖有趣的主题社科普及活动进村入寨,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社科知识的视听盛宴。

  面对新受众 开辟新渠道

  新时代新征程,“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对谁讲”,是社科普及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广西社科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如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陆运河建设、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重大成就,把正面声音放大、把向好趋势说透。

  如何激发专家学者的积极性,扩大社科普及队伍,提升“土专家”的理论水平、学识水平、宣讲能力,广西社科联将进一步畅通社科普及资源流通推介渠道,积极组织引导专家学者全面参与各项重点社科普及活动、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构建广西社科普及大联合大协作格局。做强“1+N”微宣讲等特色项目,以组织专家学者统一编写宣讲课件、举办业务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社科普及队伍整体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土专家”现场宣讲效果。

  面对人民群众对社科知识的多元需求,广西社科联将努力提升社科普及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创新社科普及模式,促进“社科+文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互融合,聚焦实施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社科理论宣讲,在社科普及中多说乡土话,多谈群众事,多讲百姓理,让群众弄得懂、听得进、记得住。

  移动互联网时代,让社科普及从“你能给什么”转变为“我想要什么”。广西社科联将以互联网思维、全媒体视角审视和谋划社科普及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新业态、新科技的作用,重视和加强网上社科阵地的创建、管理和使用,丰富拓展社科普及活动网上虚拟展馆,优化官方网站等网络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广西社科普及活动周。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推动社科普及内容、形式和手段信息化,努力提高社科普及数智化水平,推出更多接地气、有创意、动人心的社科新媒体产品,全面增强社科普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切实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上更好地展现社科担当和社科作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
返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